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缠身,七旬老人决定自杀

来源:糖尿病天地(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ID:shmc_mentalhealth) 近日,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深思,一位七旬老人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病10余年,近两年因为脑梗出现了右半侧身

来源: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ID:shmc_mentalhealth)


近日,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深思,一位七旬老人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病10余年,近两年因为脑梗出现了右半侧身体活动受限。老伴儿去世5年,女儿工作特别繁忙,无暇顾及老人。老人想想自己负担严重,高血压和糖尿病也不可能治好,生活料理能力差。考虑良久,某晚,老人顿服40粒安定,决定以自杀的方式来摆脱痛苦。

结果,不幸中的万幸,当天女儿恰巧来到家中,立即将老父亲送往医院。经过抢救,老人苏醒了,可是谁料到,他一醒来,就大哭起来:“像我这样的得了看不好的慢性疾病的人,以后怎么办?”

当时,在场的人,包括医护人员无不悲伤,尽管大家都觉得老人的行为太鲁莽,但不争的事实是,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的确需要好好维护。

据卫生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且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9.6%。这些数据提示的信息是,人进入老年期后,各器官功能逐步开始走下坡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的疾病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会显著增高。

老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安度晚年,这种美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中的易患慢性疾病往往形成尖锐而深刻的矛盾。不仅如此,疾病长期缠身,也会给家庭带来诸多问题,如经济负担重、无人陪护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老人的心理状态,有些老人出现怨天尤人,焦虑、愤怒、急躁,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火;有的老人出现明显抑郁、自责,甚至是消极厌世的想法;有些老人表现为自暴自弃,行为退缩,不与亲朋好友沟通,整日沉默寡言。

那如何去改善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的心态,让他们勇敢起来呢?下面给大家几点小建议。

从老年人自身角度出发

首先,正视慢性疾病这一现象,以开放的、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在不断凋亡,身体的状况一定下降,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专家常说,慢性病本身就是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结果,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医学发展至今,人类已经攻克了许许多多的疾病,人类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但是,大家也应该看到的是,医学依旧有它不能承受之重,有它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慢性病无法治愈的原因。医生常说,对于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目标应当从慢性病的治愈转变为控制慢性病,维持脏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在治疗慢性疾病的同时,要接纳自身的疾病,要抱着与之一同生活的心态,与疾病和谐相处。

其次,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控制体重、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而在各类活动中,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更能坚持。足球运动员弗雷德曼表示,说到活动,只要能从椅子上站起来,做什么都行,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遛狗、去博物馆等。当然,专家也建议老年朋友尽量做到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控制和有效治疗慢性病。

再次,积极治疗慢性病。去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好好治疗、坚持治疗非常重要。老年朋友应当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不要听信虚假广告宣传。切记,慢性病需要循序渐进地控制,绝没有捷径可行。

从家庭成员角度出发

作为家庭成员,要适度关心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监督老年人就诊、接受治疗、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老年人诉说的不适,表示要理解,给予能量。但是有一点家人必须注意,关心要“适度”,请勿“过度”,否则,会给老人增添新的心理负担。要记住,帮助老年人树立和疾病相处的信心是最重要的。

慢性病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相关医疗工作水平提升、流程优化的同时,健康科普宣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健康一体机”走进了小区,健康咨询热线24小时为大家服务……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公众都能了解、知晓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控制慢性病的发展。

文章来源:《糖尿病天地(临床)》 网址: http://www.tnbtd.cn/zonghexinwen/2021/0510/1216.html

上一篇:糖尿病别光吃药打针,常吃这几样食物,血糖稳
下一篇:糖尿病会导致哪些口腔疾病,如何规范治疗

糖尿病天地(临床)投稿 | 糖尿病天地(临床)编辑部| 糖尿病天地(临床)版面费 | 糖尿病天地(临床)论文发表 | 糖尿病天地(临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糖尿病天地(临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