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体的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的昼夜生理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是相适应的。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如光照强弱和气温高低的影响而同步。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浓度,都存在昼夜节律变化。
古人讲“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做出适应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长寿秘诀是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自然运行规律,适应阴阳升降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但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频繁地违背这种生物钟而行。光照时间被人为延长到夜晚,人们进食的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生活作息和生物钟不同步,影响了人的身、心、情绪健康,这种现象称为“时间失调”,发生的疾病就是生物钟相关疾病。
科学家发现,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病,如情绪障碍、心脏疾病、糖尿病、癌症、肥胖,其实与作息失调及时间失调有关。在这些疾病的背后,是生物钟异常相关的生理代谢、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甚至是肠道菌群异常。
在医学方面已经确定,几乎每一项生理过程的调控和与之有关的很多疾病都存在内在关联,并有节律调节。
最近十几年的生物钟研究发现,按照调控机能等级区分,生物钟有中央时钟和周围时钟两种,中央时钟与数十个各种周围时钟精密协作。
中央时钟调节睡眠-觉醒行为,食物摄入的每日节律和摄入量,控制着影响葡萄糖耐量的激素包括皮质醇、褪黑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调节能量消耗和全身胰岛素敏感性。肠道中的周围时钟调节葡萄糖吸收,肌肉、脂肪组织和肝脏的周围时钟调节局部胰岛素敏感性,胰腺周围时钟调节胰岛素分泌。
生物钟基因突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睡眠周期改变,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轮班工作和社交时差等因素,可能造成昼夜节律紊乱,与正常昼夜节律系统不同步,将导致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有调节生物时钟的作用。
生物体有一套进食的时钟,还有一套睡眠的时钟,胰岛素会将两者以适当的方式搭配在一起。但是如果其中一套时钟出现紊乱,则生物体的整体作息就会大乱。
褪黑激素在夜间最多,白天分泌少。当影响褪黑激素和睡眠模式的基因出现异常时,血液中的胰岛素也会受到干扰,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两成。糖尿病和高血糖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睡眠失调的问题,反之亦然。
在健康的人中,血浆葡萄糖耐量取决于一天中葡萄糖的摄取时间,早上的葡萄糖耐量高于晚上的糖耐量,这种昼夜节律由全身胰岛素敏感性的昼夜节律调整,也受β细胞反应的昼夜节律影响。
早餐进食能启动和增进特定生物钟基因的表现,让减重、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控制和全身代谢都更有效率。
忽略早餐等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已证实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产生有关。目前已经精确找出了早餐对生物钟基因的影响,这些基因时钟能控制饭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反应。
不吃早餐,与减重相关的生物钟基因,调节能力会下降,让接下来的一整天胰岛素反应都变差,血糖发生短暂激升。适当的用餐时间──比如早上 9:30 前吃早餐还能延缓衰老。
受进食影响的胰岛素,能改变细胞生物钟蛋白PER2的积累,进而改变细胞活动的规律。如果进食时间错乱,比如深夜进食,体内胰岛素也会随之改变,扰乱原本的生物钟,导致睡眠时间的明显混乱,引起各种问题。
对于很多需要轮班或者调整时差的人来说,用调节饮食的方法恢复生物钟是个值得考虑的方式。通过进食时间的调整,避免在调整时差时过量饮食,可能让你尽快调整被打乱的生物时钟,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洮俊 教授(台湾)
文章来源:《糖尿病天地(临床)》 网址: http://www.tnbtd.cn/zonghexinwen/2020/0713/354.html
糖尿病天地(临床)投稿 | 糖尿病天地(临床)编辑部| 糖尿病天地(临床)版面费 | 糖尿病天地(临床)论文发表 | 糖尿病天地(临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糖尿病天地(临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